按类型区分按类型区分

找对象,讲故事,种种草,“景区+”跨界也可以这样玩!

2019-12-12 13:20:19

小智最近被疯狂种草,小本子上的“人生必打卡地”又多了几个。《中餐厅3》即将结束营业,一半网友在吐槽“黄店长”的处事方式,一半网友在细数林主厨的烹饪料理,而小智则默默种草了拍摄地宝藏小岛陶尔米纳;敦煌博物馆为王一博定制飞天滑板上了微博热搜,感叹“有钱买不到滑板”的同时,小智也种草了敦煌博物馆,毕竟能想到给自家爱豆送滑板的博物馆,设计独特,眼光“犀利”,所以一定要去逛逛!当然,作为文旅人的小智,在种草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反思:明明是在看综艺,追爱豆,为什么最后种草的却是景区?

image.png

经过思考不难发现,在国家提倡文旅融合的经济消费大背景下,随着经济发展,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,旅游、文化、娱乐等这些精神消费品客群有很大的重叠性。景区与综艺、明星的强强联合在覆盖人群互补的同时,又能增加彼此流量。

image.png

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形式,旅游景区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受到了挑战,因此亟需新的营销方式。“景区+综艺”“景区+明星”等多元的“景区+”跨界营销模式,正在逐渐开启着文旅产业新生态。


强强联合,破壁出圈

所谓强强联合,说简单了就是“像找对象一样组CP”。找对象需要门当户对,三观一致。景区跨界营销的CP对象,需要品牌的调性一致,既能产生共同利益点,又能凸显产品各自价值,有共性也有冲突,有共同的目标客群,又能互补各自流量。有利于IP的共建与自建,最终实现品牌共赢的目的。

image.png

前段时间,融创文化宣布阿狸加入融创大家庭,成为“首席欢乐大使”。同时,融创文化对梦之城文化实现战略控股。从融创文化官微背景图换上“阿狸”开始,这场“姻缘”可以说是文旅界破壁出圈最“门当户对”的典型,也印证了跨界营销模式对文旅产业未来发展更多的可能性。


深挖历史,讲好故事

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,为跨界融合做好铺垫势在必行。无论是发扬景区的传统文化,还是将西方文化融合,都要以将景区历史文化包装成故事为核心,用现代人熟悉的语言方式,通过现代人追捧的渠道将故事传递出去,安利给大众。比如现在的热点综艺、电影、音乐等,借各自的流量打造网红景区。

image.png

《全球旅游目的地分析报告》显示,24.5%的中国游客会在观看某部综艺节目后,对某个目的地动心,从而想去综艺节目取景地亲身感受镜头里的风景,体验同款路线。以第三季《向往的生活》为例,节目中所提到的翁草村,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,黄磊都会总结一篇“田野调查报告”,进而推动翁草村的发展。这就相当于给景区“挖个历史,讲个故事”,翁草村这样一个具有浓浓田园气息的小山村,丰富的生活内涵吸引着观众去观看和向往一次旅行,慢综艺的生活方式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,因此这个小山村也从人烟稀少到现在的络绎不绝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。


体验在途,也在日常

景区缺内容、文化缺载体、游客缺体验,是目前文旅行业的共同痛点。通过跨界合作增加景区内容,让文化落地,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和景区周边,把游客体验、感受和产品融入到受众的日常生活中,达到从旅途下沉到日常的目的,时时刻刻给受众“种草”,拉动消费转化。

image.png

众所周知的颐和园,可谓是盛世园林,在清朝江山稳固的情况下修建的皇家园林,更多地承载了皇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。将国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中国园林文化相结合,颐和园提出了“颐式生活美一面”的文创理念,期待通过高颜值,高品质的国货彩妆系列产品,将颐和园经典文物藏品的传世之美和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,在给受众“种草”的同时,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文物的活化和传承。


在文旅融合和“去门票化”的大背景下,国内景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。景区跨界营销不止要博眼球,拉流量,更要增加游客的体验,提升品牌核心价值,让流量沉淀。拉动上下游产业,以景区为核心打造强大IP,多渠道变现,方能迎来更强的生命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