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类型区分按类型区分

4亿人的旅行5000亿元花销,春节旅游火在哪儿?

2019-05-14 17:12:07

2019年春节假期,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为4.15亿人次,同比增长7.6%;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,同比增长8.2%。这场超4亿人的“年味大迁徙”把全球调整为“中国年时间”,中国游客遍布了国内、海外每一处热门景区。春节出游已经成为国人的“新年俗”。对旅游人而言,春节长假至关重要,它占据了第一季度业绩的50%以上。增加新体验、感受新年俗,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共识。如何满足有闲有钱的春节游客?各类景区根据自身特点,拿出了看家本领。


1.jpg


海洋公园:用灵活的票价政策吸引全年龄人群。由于海洋动物的不可控性,海洋公园的春节营销与人文景区相比,可发挥的空间较小。在表演中增加春节元素、动物外展及科普等都是常规手段。制定灵活、合理的票价政策,选择有效的渠道是重中之重。海洋公园的春节票价一般分为三类:普通游客在5—8折左右;老人及儿童有更低票价,以拉动其他年龄段的游客同行;本命年游客的生肖特惠票,经过人群属相分布测算,人数较多的属相优惠力度小,人数较少的属相优惠力度大,以控制利润率。


2.jpg


主题乐园:用盛大的灯光烟火秀点燃节日气氛。看花灯、赏烟火是春节的必备节目,也是主题乐园大做文章的机会。将传统年俗串联进已有的故事线,借助黑科技增加游客的体验感,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例如在芜湖方特的新春庙会,东方神画夜场首次开放,共有“翔龙舞盛世”“吉祥中国年”“金猪贺新岁”“迎春纳百福”四个区域的24组花灯,激光多媒体、立体特效、微缩实景等高科技技术带着游客大玩穿越,民俗表演、年货美食等都丰富了游客的体验,拉长了游览时间。古与今的融合、老与少的兼顾,芜湖方特打造了合家欢的旅游胜地。


4.jpg


历史人文景区:挖掘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。作为传统节日,春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需求,而历史人文景区本身就是文化的宝藏。正月十五上元夜,故宫首次开放夜场,近600岁的皇家宫殿被灯光点亮,引来世界各地的目光。历史人文景区有很多故事可讲,只要能够深度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核,以生动的语言、社会化的传播进行加持,一定会成为新晋网红景点。以近年来盛行的祈福游为例,中国佛教名山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今年春节推出“牛首撞金钟”活动,打造“南京新民俗•牛首新年俗”的理念。除夕之夜,数千名游客和海内外信众吃完年夜饭,陆续前来体验撞钟祈福、辞旧迎新,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。除了传统的舍利瞻礼、新年祈福、品尝金陵美食等,“佛顶送福”的现场人潮最为涌动,数名书法家现场书写福字,游客们排队领取,等待着将幸福带回家。


3.jpg